繼公募基金一季報披露后,截至4月24日,基金季報總量和結構數據也隨之公布。
券商中國記者從各家第三方機構披露的測算數據報告中獲悉,一季度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為5.87萬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是8%。與此相對應的是,一季度三大主動權益類基金指數均跑贏滬深300指數。其中,科技板塊在過去三年表現突出,主動權益基金一季度重倉前十行業持倉占其股票比例合計78.04%。
與此同時,一季度末股票ETF持有A股市值為2.77萬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從2015年6月30日的0.37%增長到了3.78%。一季度股票基金利潤497.10億元,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最大可動用買入股票的資金大約3309.66億元。
權益基金發展效果可喜
4月23日晚間,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發布《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股票市值數據報告》(下稱《報告》)。《報告》基于對公募基金一季報整體數據統計,勾勒出了公募基金最新的市場數據。
首先,是衡量公募基金在A股市場影響力的市值占比數據。《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5.87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比例是7.37%,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是8%,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例是15.88%。
其中,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的比例,是衡量公募基金的A股市場影響力的指標之一,該指標在2013年6月30日是7.38%,2017年12月31日是3.94%,之后緩慢回升,2022年6月30日是8.99%。《報告》認為,這說明最近幾年大力發展權益基金取得了可喜效果,也是公募基金作為市場主要機構投資者實力恢復的體現。
ETF方面,截至一季度末公募股票ETF持有A股市值為2.77萬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是3.78%。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分類,股票ETF基金的持股市值整體一直在增長,與A股流通市值占比從2015年6月30日的0.37%增長到2025年3月31日的3.78%,顯示股票ETF基金作為重要配置工具的價值。
其次,是公募基金最大可動用買入股票的資金規模。《報告》顯示,根據《公募股票方向基金資金頭寸測算模型》,以主要投資A股的股票方向基金為考察對象,已經披露一季報的基金剩余資金2980.83億元,未披露季報的基金剩余資金328.83億元。初步測算,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最大可動用買入股票的資金大約3309.66億元。
股票投資規模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進一步看,在上述總量數據背后,整體基金產品和不同類型的基金產品,呈現出了不同的發展特點。
首先,看總量。《報告》顯示,截至一季度末12641只公募基金中的12349只披露資產組合,12349只基金凈資產31.90萬億元;總資產34.45萬億元,其中股票6.92萬億元、債券19.69萬億元、銀行存款3.56萬億元。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認為,我國公募基金的股票投資規模與比例在基金資產中的占比依然偏小,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資本市場未來的發展,也需要公募基金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發揮重要作用。
利潤方面,一季度參與統計的12410只基金的利潤總額是2528.53億元。其中,股票基金利潤497.10億元、混合基金利潤1033.76億元、債券基金-73.39億元、商品基金235.45億元、貨幣市場基金488.66億元、QDII基金318.64億元、FOF基金20.40億元、基礎設施基金(REIT)8.40億元。
其次,是主動權益基金方面。根據天相投顧的分析報告,今年一季度主動權益基金的規模為3.45萬億元,較2024年規模有所上升。其中,偏股混合基金在產品數量和產品規模上占據主導地位,產品數量為2577只(按主份額統計,下同),產品規模為2.09萬億元,占當期主動權益基金總規模的60.72%。
天相投顧數據還顯示,一季度三大主動權益類基金指數均跑贏滬深300指數。其中,科技板塊在過去三年表現突出,幾何超額收益為8.46%;在風格標簽方面,價值風格近三年表現相對較好,幾何超額收益為0.44%。持倉方面,權益倉位角度,本季度積極投資股票基金倉位為89.32%,偏股混合基金倉位為 86.45%,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倉位為71.71%;持倉行業角度,主動權益基金本季度重倉前十行業持倉占其股票比例合計78.04%,分別為電子、電力設備、醫藥生物、食品飲料、汽車、家用電器、機械設備、有色金屬、銀行、國防軍工。
建議開發“生命周期智能ETF組合”
基金一季報披露之際,二季度行情已徐徐展開。基金公司在最新的策略觀點中,基于上述數據對二季度投資行情和基金布局策略給出了思路。
首先是整體行情風格預判上。華夏基金對券商中國記者分析稱,三月中以來的市場回調,主要和三個因素有關,分別是前期風險偏好擴張累積了較大的波動率偏離的風險,上市公司基本面表現仍然較弱,外部以關稅沖突為導火線的宏觀不確定性。但從當前時點看,三個因素都已有所改善,只是尚未充分完成釋放。考慮到宏觀處于混沌狀態,短期市場以紅利、低波、低估值等因子更為占優,穩健為先。中期來看,能夠走出關稅戰唯有產業趨勢,以AI終端與應用為核心的產業趨勢并未止步,待不確定性減弱后仍是年度重要主線。
平安價值回報混合的基金經理劉杰表示,接下來的投資運作中,更看好國家一系列提振經濟的政策出臺后,大金融、大消費等順周期品種的業績與估值共振修復的機會。在近期國債收益率波動仍不改下行趨勢的背景下,追求相對穩健回報的投資者不斷增加順周期紅利品種的配置,且前期的調整也提供了較好的介入機會。未來將繼續自下而上選取基本面穩健、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估值及股息率具備安全邊際的順周期紅利品種加入組合中,回避累計漲幅較高但基本面下行幅度較大影響分紅的個別傳統紅利品種。
此外,還有公募人士對ETF的發展給出布局思路。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兼投資總監趙云陽表示,構建“長錢長投”,建議推進指數產品創新,研究推出多資產ETF,涵蓋股票、債券、商品等多種資產類別,為中長期資金提供更豐富的投資選擇。同時,開發“生命周期智能ETF組合”,根據年齡、風險自動調整股債比例,對接年金、險資等長錢機構需求。
展望未來,趙云陽表示,ETF有幾個趨勢值得重視:一是規模進一步向寬基集中。美國的標普500ETF、全美ETF等寬基ETF規模在萬億美元級別,國內的寬基ETF從2023年開始增速顯著加快,但體量目前還較小,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二是產品創新空間巨大。例如運用期權的下跌保護、備兌增強等策略ETF,透明模式的主動ETF等,近年來海外發展迅速,是新產品的主要發展方向。三是重要的細分科技布局越來越多。隨著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生物科技等技術的突破,細分科技方向的ETF將有巨大需求。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