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晚間,國內維生素龍頭企業新和成(002001.SZ)發布2024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過去一年營收、凈利創新高。
受此消息影響,4月15日,新和成報收22.18元,漲5.32%。
營養品業務發力
具體來看,新和成于2024年全年實現營收216.1億元,同比增長42.95%;歸母凈利潤58.69億元,同比增長117.01%,兩項均創歷史新高。
其中,營養品業務成為新和成營收增長的主力軍,去年該板塊營收增長52.58%至150.55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近七成。其次是香精香料和新材料業務板塊,分別實現營收39.16億元和16.76億元。
新和成去年營養品業務營收的大幅增長主要受益于維生素價格的大幅上漲。去年7月29日,全球化工龍頭巴斯夫位于德國西南部路德維希港的工廠發生爆炸。該工廠是全球維生素的主要生產基地,其維生素A產能約為1.44萬噸,占全球產能的27%左右。
事故發生后,巴斯夫宣布工廠停產,并稱維生素A和維生素E價值鏈產品,以及相關類胡蘿卜素產品的延遲或中斷交付尚不能被排除,隨后維生素報價持續走高。
據光大證券,2024年7月26日,國產維生素A、維生素E價格約為98元/公斤、94.5元/公斤。截至2024年8月8日,國產維生素A、維生素E價格上漲至235元/公斤、165元/公斤,漲幅分別達到1.4倍、74.6%。
同時,海外企業產能的調整也令維生素供應進一步向中國集中,產業鏈上的新和成、浙江醫藥、金達威等均有所獲益。
不過,今年3月,巴斯夫已宣布路德維希港工廠各產品將陸續恢復生產。其中,營養成分業務、維生素E復產時間提前至5月中旬(原計劃為7月初),維生素A則按照原計劃于今年4月初復產。
目前維生素價格已回落,維生素A價格回落至去年漲價前的水平。但新和成一季報顯示,公司財務業績依然向好,歸母凈利潤18億元至19億元,同比增長107%至118%。新和成表示,業績大幅增長主要系公司搶抓市場機遇,營養品板塊主要產品銷售數量、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增長,實現經營業績提升。
新和成另一核心營養品類蛋氨酸市場在去年也實現正向增長,下游國內蛋禽養殖業整體保持盈利,飼料中蛋氨酸需求略有增量,國內需求約45萬噸,同比增長4.7%。同時,新和成蛋氨酸項目產能得到釋放,實現30萬噸/年產能達產,市場競爭力得到進一步鞏固。
原料藥板塊整體向好
近年來,我國原料藥產業表現強勁,并成為全球大宗原料藥生產和出口的主要參與者。2023年我國原料藥總產量高達394.9萬噸。
在此背景下,原料藥板塊內各大廠商的表現也持續向好。截至目前,原料藥板塊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2024年年報或是業績預告。除新和成外,另有多家原料藥生產企業實現業績大增。永安藥業、浙江醫藥、美諾華、溢多利等多家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實現翻倍增長。
不過,近期美國關稅政策也讓原料藥板塊在二級市場上出現了一定的波動。為此,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作出回應。
新和成表示,公司主要維生素系列產品VE系列、VA系列、VC系列、VAD3系列、VB系列,輔酶Q10系列均在此次關稅豁免清單中。公司出口美國的銷售收入占總營業收入比重在10%以下,對公司生產經營不會造成重大影響。為應對海外市場風險,新和成目前已采取多個措施,包括積極關注國產替代機會;價格優化,減少利潤影響;堅持做高質量市場,加大銷售開拓力度等。
花園生物指出,雖然公司2024年出口美國的產品在公司總出口額的占比達53%,但其中80%以上產品(含維生素D3)不在美國4月2日的關稅加征范圍內。
金達威則強調,公司出口美國主要產品為保健品原料輔酶Q10。2024年度,公司輔酶Q10出口到美國市場金額3.26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0.06%。輔酶Q10屬于2025年4月2日加征34%關稅措施中的豁免清單范圍,也屬于2025年4月9日加征50%關稅措施中的豁免清單范圍。
多位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抗生素、維生素、氨基酸等大宗原料藥在此次關稅政策中均被豁免,對相關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影響不大。
“在原料藥領域,美國想要完全‘甩開’中國沒那么容易”。眾誠智庫董事長楊帆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
他進一步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占美國進口量的20%至30%。若關稅上調,美國采購商可能轉向印度等替代供應商,導致國內部分企業訂單流失。但中國在抗生素、維生素等大宗原料藥領域具備顯著成本優勢(較印度低10%至15%),且高端特色原料藥(如腫瘤藥中間體)技術門檻較高,短期內難以被完全替代。
截至4月15日收盤,A股原料藥板塊指數整體上漲。山河藥輔漲15.15%;鍵凱科技和新和成漲超5%;美諾華、森萱醫藥、奧銳特漲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