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縱橫股份在低空經濟風口加持下交出一份充滿韌性的成績單。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74億元,同比增長57.14%,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同比由負轉正,達到6,011萬元;歸母凈利潤虧損同比收窄44.51%,充分反映出公司正從早期投入期穩步邁向增長釋放期。這一年,公司在訂單拓展、產品交付和項目落地等方面取得實質進展,縱向延展了業務的廣度,也初步構建起軟硬一體、貫穿前中后端的解決方案體系。
軟硬協同,構筑低空經濟核心技術底座
過去一年,縱橫股份持續深化以“無人值守系統+縱橫云+AI”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體系,推動工業無人機從單一飛行平臺向智能化、一體化方向發展。
硬件方面,公司已形成完整的產品譜系,覆蓋垂直起降固定翼、多旋翼、大型固定翼三大類型,滿足從精細巡檢到長航時任務的多樣化需求。重點產品CW-15、CW-40與CW-100在續航性能、任務載荷、適應能力等維度持續迭代,廣泛應用于測繪、電力、安防、應急等場景。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積極推進“縱橫云龍”大型固定翼無人機系統研發,面向高掛載、高航時任務場景,在物流、應急、氣象等高端市場具備拓展空間,有望增強公司在專業級任務平臺上的供給能力。
在智能平臺方面,公司推出全新一代縱橫云平臺(JoLAOS),以用戶中心、任務中心、數據中心、應用中心、安全中心五大模塊為支撐,推動低空應用體系標準化、智能化、可配置??v橫星圖軟件打通復合翼與多旋翼產品,具備跨平臺、多終端適配能力,支持作業場景多樣化調度。公司持續推動AI大模型與遙感識別、圖像處理、智能路徑規劃等能力融合,已在耕地保護、水利感知、環保監測等領域實現實際部署,提升整體系統的數據分析與智能決策能力。
支撐上述產品與平臺快速演進的,是公司對前沿技術的持續投入。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超過27%,達9244.00萬元,聚焦感知控制、電磁兼容、國產傳感器替代、邊緣計算等方向,強化核心技術自主可控。CW-100無人機適航認證、國產激光雷達系統、國產飛控芯片聯合開發等重點項目也穩步推進,為后續產品工程化與市場化打下基礎。
示范項目全面鋪開,推動低空經濟落地加速
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全國各地密集出臺低空經濟政策方案,為行業發展營造良好政策氛圍??v橫股份緊抓機遇,在多個重點區域和行業場景中深化拓展,推動公司產品在政務治理、應急通信、城市運行等典型場景中加速部署。
在市場拓展方面,公司CW-100應急通信偵察無人機中標多個航空應急項目,累計訂單金額突破2億元,處于同類產品采購前列。圍繞這一平臺,公司還與圍場滿族自治縣合作建設森林防滅火智能巡檢系統,與四川港投集團共同設立產業發展公司,聯合地方政府及產業平臺在河北、山東、浙江、四川等多地推進低空示范項目。
在解決方案側,公司推出面向耕地保護、城市交通、生態監測等細分場景的多套低空作業應用方案,通過縱橫云平臺調度無人值守系統,實現高頻次、全天候、可擴展的區域數據采集能力,配合AI識別系統進行場景信息的動態感知、處理與反饋。2024年,公司產品先后參與湖南、甘肅、四川等地重大應急救援工作,展示了產品在復雜地形、多任務復合場景中的作業能力。
在行業影響力方面,公司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AOPA五星級訓練機構資質、“成都工業精品”稱號等多項榮譽,并參與《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合格審定規則》《無人機駕駛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等標準體系制定,體現出其在行業治理結構中的專業性和代表性。
組織體系強化支撐,推動效率提升與長期合規建設并進
為了匹配業務規模增長和項目交付周期節奏,縱橫股份同步強化內部管理、流程制度與組織結構建設,提升運營效率和風險防控能力。
公司在預算體系方面引入“零基預算+滾動預測”機制,增強費用使用的透明度與執行剛性;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方面實施“戰略儲備+動態調優”雙軌模式,強化核心原材料交付保障與成本優化。在人力資源方面,公司推行動態考核機制和崗位激勵改革,提升團隊組織活力和關鍵崗位的績效導向。
治理方面,公司持續完善“三會一層”權責體系,組織董事、監事及高管開展信息披露、內幕交易防范等培訓,強化信息合規意識。同時,公司通過投資者說明會、走進上市公司等方式增強與資本市場的溝通,提升外部認知與透明度。為推動長期激勵機制落地,公司也在探索股權激勵與戰略目標考核掛鉤的綜合評價機制,確保核心技術和管理團隊利益與公司中長期價值高度綁定。
作為國內全譜系工業無人機企業之一,縱橫股份正以系統性能力逐步打開產業縱深。技術創新、平臺建設與行業應用的有序展開,為公司構建起較強的行業適配能力與落地執行力。隨著低空經濟示范項目加快推進,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公司已在多個核心區域和高價值場景中建立起技術與產品落地基礎,有望在未來政策驅動與市場需求雙輪共振中,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