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4日亞洲市場收盤后,倫敦、紐約兩地黃金期貨、現貨價格均突破3000美元/盎司大關,創下歷史新高,而且上漲勢頭仍在持續。事實上,國際金價近年來呈現快速攀升之勢,從1000美元/盎司攀升至2000美元/盎司用了約11年之久,而從2000美元/盎司到3000美元/盎司,僅用了4年多時間。
站上3000美元/盎司關口的金價,又將走向何方?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看清推動金價飆升背后的因素。
一方面,避險情緒高漲,是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推動黃金價格上行的主要動力。
今年年初,美國關稅政策引發市場擔憂,加上國際地緣沖突影響,國際金價持續攀升。Wind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倫敦金現價格上漲6.63%,將金價推高至2800美元/盎司水平。但隨后市場預期國際地緣沖突態勢或緩解,避險情緒降溫,使得黃金市場開始了一段時間的高位震蕩。不過,此后美國關稅政策反復,貿易戰升級,一度導致紐約股市三大股指大幅下挫,投資者信心下滑,疊加對美國經濟可能衰退的預期升溫,市場避險情緒驟然上升,帶動了金價上行。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世界黃金協會報告顯示,今年1月份全球實物黃金ETF凈流入約30億美元,其中歐洲地區基金需求變化最為顯著。1月份歐洲地區流入約34億美元,實現2022年3月份以來最大的流入量,英國和德國基金為流入主力。報告顯示,德國流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國貿易政策相關的風險大量存在”。
除短期的避險情緒外,近年來美國債務快速增長,美元信用遭受質疑,全球“去美元化”呼聲漸起,黃金作為風險對沖工具、多元化資產配置工具的吸引力也日漸增強,近年來各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即是體現之一。
另一方面,在黃金的貨幣屬性層面,當前也出現了對其價格有利的支撐因素。
黃金主流交易仍以美元計價,美國2月份部分經濟數據走弱,通脹數據持續降溫,推升了市場對美聯儲年內或加大降息力度的預期,隨之走弱的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進一步推高了黃金的估值。同時,在低利率環境下,黃金作為無息資產,其持有成本相對降低,這或導致愿意持有黃金的投資者變多,也將推動黃金價格上漲。
由此,觀察站上3000美元/盎司關口后的金價將走向何方,關鍵就是看上述兩方面因素是將延續還是反轉。目前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去美元化”浪潮持續升級、國際地緣政治沖突仍在演進,各國央行不斷增持黃金,同時美國經濟衰退預期升溫、美聯儲仍在降息周期中,都指向金價支撐因素或延續。短期看,剛剛邁過整數關口的金價可能面臨獲利盤離場壓力,繼而出現回調。但長期看,金價或仍有上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