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行業處在產業鏈最上游環節,是制造業的“底盤”,也是保障產業鏈安全的關鍵一環。以科創板為例,目前已累計有51家新材料企業上市,業務布局覆蓋了電子元器件材料、超導材料、硬質合金材料、碳纖維、動力電池材料等多個關鍵領域。中復神鷹、華秦科技、佳馳科技等科創板材料行業的“隱形冠軍”,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助力我國新材料產業邁向高端化、自主化。
構建新材料產業生態圈
自開市以來,科創板致力于打造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戰略高地。目前,51家上市新材料企業覆蓋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領域,形成從研發、生產到應用的全鏈條布局。
據了解,51家新材料企業IPO累計融資超430億元,上市后企業產能升級與應用領域拓展速度明顯加快。例如,中復神鷹上市后建立了國內首個超萬噸級的碳纖維生產基地,產能規模躍居世界前三。公司在壓力容器、光伏熱場、風電葉片等領域推出了適用于各個領域的碳纖維產品,并取得了較高的市場份額。2024年,面向低空經濟的新質生產力賽道,中復神鷹也積極探索碳纖維在新場景中的應用突破,為航空器增強減重、降能增程推出高性能碳纖維組合方案。
在資本助力下,新材料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持續領跑。2024年前三季度,科創板新材料企業合計研發投入29億元。高強度研發催生多項技術突破:西部超導自主研發的航空用高性能鈦合金打破國外壟斷,助力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關鍵材料自主化;佳馳科技在隱身材料的薄型化和輕量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填補了市場空白;納微科技首創單分散硅膠色譜填料技術,填補國內生物制藥純化材料空白,市占率躍居全球前五。
PCB企業領跑高增長賽道
電子產品“神經脈絡”的印制電路板(PCB)產業2024年在手機、筆電終端放量及汽車電子訂單激增的助推下,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其中,南亞新材通過產品結構優化實現價值躍升,在銅價波動環境下成功傳導成本壓力,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62億元,同比增長12.7%,凈利潤5196.53萬元,扭虧為盈。天承科技則依托國產替代浪潮持續開疆拓土,作為PCB專用電子化學品隱形冠軍,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連續四個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環比、同比雙增長。
下游市場拓寬和產品線的持續豐富為上市公司業績打開增量空間。生益電子通過前瞻布局800G高速交換機產品,不僅斬獲批量訂單,更在AI服務器領域實現多客戶突破,推動2024年營收利潤雙增,成功實現業績"V型反轉"。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AI算力需求爆發及智能汽車電子化率提升,PCB產業正經歷“材料革命”與“價值重構”,科創板高端電子材料企業正通過“技術創新+工藝突破”雙輪驅動,在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中開辟高質量發展新航道。
站在“十四五”新材料產業規劃收官之年,科創板將繼續強化對顛覆性技術和“硬科技”企業的包容性支持,推動新材料產業實現技術、工藝、產能的多點升級,在高端功能與智能材料、先進結構與復合材料等前沿領域取得新突破,繼續為中國制造邁向高端提供堅實支撐。
校對:呂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