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廠商卷生卷死,開發者無所適從。”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董事長李彥宏這樣描述大模型和應用開發者的生存狀態。
他援引數據稱,開源中國一年新增150萬開發者,但同時開發者也充滿焦慮。去年第四季度國內有49個大模型更新發布,到今年一季度這一數字增長至55個,最多的時候一周有8個模型。大模型迭代速度快,模型能力越來越強,有開發者擔心所做的應用被大模型迭代快速覆蓋掉,因此白費功夫,不敢放心大膽地做應用。
“這其實是雙刃劍。”李彥宏說,一方面開發者確實需要理解技術發展的趨勢,避開大模型自身發展的延長線;另一方面,日益強大的模型能力為開發者打開更多可能性,“只要找對場景,選對基礎模型,有時候還要學一點調模型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做出來的應用是不會過時的。”
他強調,“沒有應用,芯片、模型都沒有價值。模型會有很多,但未來真正統治這個世界的是應用,應用才是王者。”
今年以來,當DeepSeek掀了大模型的牌桌,進攻是百度AI繼續留在牌桌的唯一機會。
李彥宏透露,百度已有多個應用接入滿血版DeepSeek,產生了不錯的效果,為此百度專門舉辦一場討論DeepSeek的分論壇。但DeepSeek不是萬能的,比如它只能處理文本,還不能理解聲音、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內容,百度很多客戶需要多模態能力,此外DeepSeek在一些場景幻覺比較高,“如果數字人直播幻覺出來一個買一贈一的優惠,商家要賠慘了。”此外還有速度慢、價格貴等問題。
當天,百度發布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深度思考模型X1 Turbo,相比文心4.5和X1 Turbo。二者速度更快,價格分別下降80%和50%。此外,李彥宏發布高說服力數字人、通用超級智能體心響APP、內容操作系統滄舟OS等多款AI應用,覆蓋AI數字人、代碼智能體、多智能體協作等賽道,并宣布百度全自研的3萬卡集群點亮,可同時承載多個千億參數大模型的全量訓練,支持1000個客戶同時做百億參數的大模型精調。
圍繞應用,去年時李彥宏表示,智能體是他最看好的AI原生應用發展方向,當時還是“非共識”,到了今年智能體已成為AI應用的代名詞。其中,代碼智能體Coding Agent,是最近半年AI應用進展最快、最火的賽道。全球陸續涌現了cursor、devin、lovable等一系列代碼智能體。在百度內部,工程師普遍使用的是文心快碼等輔助工具寫代碼,但百度也有好幾萬非技術人員,他們則會使用無代碼編程工具“秒噠”。
百度今日對“秒噠”進行升級, 李彥宏舉例, 基于秒噠無代碼開發工具,一個陜西的果農,做了一個能賣蘋果、自動算賬的應用;一位退休師傅,創建了一個可以進行車位、訪客、維修登記和社區活動公告的居民服務應用等等。
李彥宏說,全球有近3000萬程序員,有80億人,當技術的門檻逐漸消失,每個人都可以具備程序員的能力。“如果你還像原來那樣天天一行一行地寫代碼,是沒有贏的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