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批發市場周均價環比“五連漲”。
4月21日,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數據顯示,2025年4月11日至17日的一周時間里,牛肉批發市場周均價環比繼續上漲,連續5周回暖,累計漲幅超過7%。
2025年3月以來,農產品批發市場牛肉價格走勢向好,白條牛、活牛價格也回暖,多機構認為考慮供給因素影響,2025年國內肉牛價格或迎拐點。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陳邦勛4月18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肉牛養殖虧損逐步減輕,部分地區在育肥環節已經扭虧為盈。農業農村部將進一步協調強化財政金融政策支持等,鞏固肉牛紓困成效。
受國內供給擴張以及進口牛肉沖擊影響,2023—2024年國內牛肉行情持續回落,本土肉牛養殖戶和相關企業出現經營困難。據中國畜牧業協會,2024年出欄一頭肉牛的虧損額在千元以上。不過,春節后牛肉價格走勢向好。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2025年4月11日至17日的一周時間里,牛肉批發市場周均價為61.62元/公斤,環比上漲0.4個百分點,連續5周小幅上漲,累計漲幅超過7%。
白條牛、活牛價格也在回暖。商務部公布的白條牛批發價同樣也連續五周上漲,從58.79元/公斤漲至61.4元/公斤。農業農村部公布的3月批發市場活牛價格也較2月上漲。
申萬宏源證券農林牧漁團隊最新報告中引用的鋼聯農產品監測數據顯示,近一周,自繁自養肉牛盈利221.7元/頭,環比上漲222元/頭,由虧轉盈,結束了自2023年7月來長達21個月的虧損。
對于肉牛產業鏈各環節產品回暖的原因,券商機構分析師的判斷依據多與供給變化掛鉤。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國內肉牛存欄結束連續5年的增勢,同比減少4.39%。另外,母牛存欄量減少,直接導致新生犢牛數量下滑。
國信證券農業首席分析師魯家瑞在研報中談到,目前國內肉牛養殖仍以散戶為主,養殖格局高度分散,各環節信息高度不對稱,且出欄滯后時間明顯長于生豬。因此在長期深虧狀態下,行業產能及存欄大概率出現超調情況。而肉牛的養殖周期偏長,牛肉的供應量短期內不會快速增加。因此,看好2025年肉牛供給反轉,預計持續到2027年,其間肉牛出欄價高點有望達60元/公斤以上,對應單頭養殖利潤有望達到歷史新高。
方正證券研報也認為,肉牛行業前期經歷了長期虧損及產能大量出清,將逐步傳導至下游表現為育肥牛供應減少,2025年春節后牛價淡季企穩回升,當前肉牛大拐點或已經出現,未來兩年牛價趨勢上行。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國內現存肉牛養殖相關企業約合6.52萬家,主要分布在黑龍江(11396家)、山東(6843家)、云南(6289家)等肉牛養殖大省,所占比重分別為17.48%、10.50%、9.65%。從注冊資本來看,其中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的相關企業最多,占比超過五成。國內肉牛養殖相關企業確實具有分布廣、規模小的特點。
不過,也有三方咨詢機構認為,牛肉價格上漲緣于養殖戶惜售。卓創資訊牛肉分析師孫建偉在接受央廣網采訪時表示,2025春節過后的初七、初八,東北地區各牛集牛市陸續開集,犢牛價格很快呈現上漲的趨勢。受犢牛漲價情緒的影響,養殖戶進而抬價惜售,肥牛價格也陸續開啟上漲,屠宰場受成本提高的影響而虧損并且持續至今,被動提高牛肉批發價格。
此外,牛肉進口量減少也被認為是幫助國內肉牛價格企穩的因素之一。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牛肉月進口量均較去年同期下降,一季度累計較去年同期下降11.6%。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牛肉批發市場周均價環比已經連續五周上漲,但從同比看,批發市場周均價同比仍然為下降,4月11日至17日下降了7.4%。陳邦勛表示,農業農村部將進一步協調強化財政金融政策支持,發揮好農業保險作用,加快實施養殖業節糧行動,促進全鏈條提質節本增效,鞏固肉牛紓困成效,豐富乳品供應種類,推動奶牛養殖盡早走出困境。
校對:楊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