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延續分化,頭部機構增長失速,中尾部機構奮起直追。
從近日上市公司年報陸續披露的消費金融公司業績來看,龍頭機構招聯消金首次出現總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三降”,興業消金、中銀消金凈利潤分別驟降76.82%、91.62%。
在頭部機構業績下滑的背景下,中郵消金、海爾消金、寧銀消金、哈銀消金等中小機構業績普遍上漲,其中建信消金凈利潤同比大增115.38%,中郵消金、寧銀消金、小米消金凈利潤同比增幅在50%左右。不過,尾部機構陽光消金凈利潤同比下滑66.08%至0.58億元。
“頭部消金業績增速有所放緩,腰部消金則迎來普漲,反映出消費金融行業表現已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受訪行業專家指出,業績分化與各機構自身所處發展階段、展業渠道模式、風控能力、同業合作模式等多項因素有所關聯。一方面,部分頭部機構在不良承壓的局面下主動收縮業務規模,也有機構在探索從線下逐步向線上轉型的過程中產生“陣痛”;另一方面,部分腰部機構出于本身規模基數較小、股東加大支持力度、切入差異化場景賽道等因素,迎來較好的增長期。
頭部機構增長失速
老牌頭部消金機構增長失速。從中國聯通發布的財報看,招聯消金2024年總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首次“三降”。其中,總資產1637.51億元,同比減少126億元,縮水7.18%;營業收入173.18億元,同比下滑11.65%;凈利潤30.16億元,同比下滑16.22%。
接近招聯消費金融的人士告訴記者,招聯消費金融首次出現營收、凈利潤“雙降”,“主要還是行業環境的原因”。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記者分析指出,招聯消費金融公司此次業績“滑鐵盧”,是老牌消費金融公司遭遇發展瓶頸的一種典型折射。從招聯消費金融2021年至2023年的不良率來看,曾出現過連年上升的態勢,不良貸款上升確實會對行業利潤造成侵蝕。
招聯消金增長失速的背景下,興業消金、中銀消金等老牌消金公司凈利潤大跌。其中,興業消金遭遇營收、凈利潤、資產規模等核心指標的全面收縮。從營業、凈利潤來看,2024年興業消金實現營收100.67億元,同比減少9.91%;凈利潤4.3億元,同比減少76.82%。截至2024年末,興業消金總資產821.22億元,較上年末減少5.12%;凈資產114.98億元;貸款余額819.4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16%。
財報顯示,中銀消金總資產791.51億元,對比上年同期的742.99億元,上升6.53%;截至2024年末,中銀消金貸款余額達784.05億元,較2023年末的719.48億元上升8.97%。2024年,中銀消金實現凈利潤0.45億元,同比下降91.62%。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對記者分析指出,部分消金機構傳統上依賴大額貸款和線下業務,這種模式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顯得不夠靈活,加之資產質量下降,長尾客群的違約風險增加,不良貸款率上升,核銷不良資產增加了成本,壓縮了利潤空間。
“興業消金、中銀消金這類側重線下業務的機構業績有所放緩,與線下模式重成本、重人力,以及長賬齡資產風險暴露相對滯后等因素關聯。”蘇筱芮建議,機構在關注風控與貸后管理的同時,加大產品創新與科技創新,以先進的科技能力與風控水平,助力傳統業務提質增效。
王蓬博認為,過去依賴的“高收益覆蓋高風險”模式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逐漸失效,需要進行戰略調整和模式轉型。建議頭部機構加強科技賦能,利用金融科技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深化與股東的協同合作,充分利用股東資源,在品牌、渠道、資金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獲得更大支持。
中尾部機構勢頭強勁
在頭部機構業績收縮之際,中尾部消金機構正在奮力追趕,中郵消金、海爾消金、哈銀消金等中小機構業績普遍上漲。郵儲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中郵消金2024年實現營收75.41億元,同比增長8.47%;凈利潤8.04億元,同比增長54.02%。截至2024年底,中郵消金總資產672.2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47%。
中郵消金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2024年,國內消費金融市場在宏觀經濟復蘇承壓、居民消費信心波動的背景下,呈現出“穩增長”與“防風險”的行業特征,公司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進“效益優先”高質量發展,鍛造“自主可控”核心競爭力,努力完成各項經營指標,實現總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穩步增長。
紅星美凱龍財報顯示,海爾消金營收和凈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2024年,海爾消金實現營收31.69億元,同比增長27.32%;凈利潤4.45億元,同比增長21.92%。截至2024年底,海爾消金總資產293.4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73%。
海爾消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4年,依托股東資源,海爾消金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聚焦家電、家居、教育、醫美等細分消費場景,為各類群體提供小額、分散的金融服務。海爾消金“場景+金融”的模式不僅提升了用戶黏性,也降低了風險敞口,為業績增長奠定了基礎。
此外,建信消金2024年實現凈利潤0.1億元,同比增長115.38%;截至2024年末,建信消金總資產125.7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2.04%。寧銀消金、小米消金凈利潤同比增幅在50%左右。寧波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寧銀消金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9.9億元,同比增長65.96%;凈利潤3.03億元,同比增幅達50.17%。
王蓬博指出,中尾部消費金融機構業績普遍上漲,一方面是由于業務本身基數小,在業務拓展和業績增長方面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空間,也更容易控制運營和風控成本;另一方面,部分中尾部機構通過加強股東協同、與其他機構合作等方式,拓展業務渠道,提升了經營效益。腰部機構應該繼續發揮在特定場景和客戶群體中的優勢,深化差異化戰略。但在快速擴張的同時,注重風險控制,確保資產質量和財務穩健。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武澤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頭部企業營收和凈利潤明顯承壓,許多中尾部企業逆勢向上實現大幅增長,說明頭部消費金融依賴的傳統發展模式亟須變革,而中尾部消費金融“船小好調頭”,更容易通過創新和改良來實現彎道超車。
武澤偉指出,無論是頭部還是中尾部消費金融,現在都面臨經濟增速下滑、政策利率下行、不良率上升的宏觀環境。對于消費金融來說,最重要的無非是資產規模、凈息差和不良率,對應到業務上就是如何獲客和控制風險。現在最重要的還是通過技術賦能業務,利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來實現低成本批量獲客、嵌入消費場景做定制化產品、實時跟蹤和監督客戶違約風險,從而保證企業能夠實現長久和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