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政府頻繁對貿易伙伴單邊加征關稅,體現了交易型特征,本質是美國單邊主義霸凌行為,極具保護主義色彩。商務部新聞發言人4月13日就美方近日宣布豁免部分產品“對等關稅”發表談話,稱這是美方修正單邊“對等關稅”錯誤做法的一小步。
美方加征關稅的行為嚴重違反世貿組織(WTO)關稅減讓、最惠國待遇等核心義務和基本原則,且無法根據WTO例外條款得到豁免。WTO案例法表明,一項違反WTO規則的貿易限制措施要想根據某項例外獲得正當性,必須滿足目標正當和手段適當兩大條件。美國301關稅措施案(DS543)專家組認為,301關稅措施必須與引發美國公共道德關切的產品(例如所謂的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產品)存在密切聯系,專家組隱含拒絕了美國主張的“經濟壓力”主張。因此,將關稅或關稅威脅作為實現其他政策目標的施壓手段,在世貿組織框架下不具有任何合法性。對于國家安全措施,沙特知識產權案專家組(DS567)認為,國家安全措施必須與引發國家安全威脅的事態存在合理聯系。美國提及的公共健康、國家安全等政策目標原則上看似具有正當性,但是作為實現政策目標的一種手段,美國單邊關稅措施不滿足世貿組織例外條款的要求。
美方一直將其交易藝術運用于國際交往和處理國際關系,通過極限施壓換取利益。提高關稅被美方認為是獲得談判籌碼的重要手段,此前美方曾利用232鋼鋁關稅成功實現部分目標,例如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更新為《美墨加協定》,迫使韓國接受已被世貿組織《保障措施協定》明令禁止的鋼鐵自愿出口配額。美方此前也成功利用關稅威脅、要挾,迫使哥倫比亞接受美國遣返非法移民的條件,現在又宣布對全球鋼鋁產品征收關稅且沒有例外,對貿易伙伴舉起關稅大棒,自私自利的本質顯露無疑。
美國政府頻繁利用關稅工具,破壞與貿易伙伴經貿關系,擾亂全球貿易秩序,已經引發國際社會對全球經濟增長未來的擔憂。
(作者系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胡建國)
校對: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