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馬斯克做的顛覆性創新,一是立足于根部的創新,二是圍繞著開拓藍海的新產業領域開展創新。
黃家章
10月27日,馬斯克搬著一個水槽,徑直走進推特總部,宣告以440億美元完成了對推特的收購,他為此發文:這只小鳥獲得了自由。他把自己的推特簡介改為ChiefTwit,此語一語雙關,是“推特老板”,也是“首席笨蛋”,因為Twit確實有笨蛋、嘲笑和愚弄等詞意。被視為我們時代超人的馬斯克,再次展露幽默感,而幽默的極致,是將諷刺的槍口對準自我,調侃自我。幽默與調侃是智慧的表征,一個人有幽默,善調侃,往往也更易有更多的想象,能產生更多天馬行空般的創意。
以往看馬斯克的一些報道,尤其是看他接受采訪或日常活動的小視頻,可以發現他是一個放松的人,因自信而幽默,自我調侃時自如也自在。創意更容易在放松狀態與自由心態中涌現出來,而不是在緊閉、壓抑的心胸中迸發出來。收購完推特后,馬斯克的這個自我調侃,是最近最新的一個顯例。
馬斯克是現代創意的一個化身,他始終熱衷走的,是一條顛覆式創新之路。顛覆式創新理論,是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在1912年最早提出的企業創新理論。隨著其后信息時代的到來,企業家們尤其是創新企業家們,要不去顛覆傳統企業,要不就是被新興的企業顛覆(注銷或被收購重組),以致有經濟學家將這些層出不窮的顛覆式創新稱之為“顛覆大爆炸”。引領企業創新的企業家,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顛覆性新力量,通過產業、產品、商業模式、商業流程和客戶體驗的完全或部分創新,直接或間接地在技術、研發、人員、路徑和生產形態等方面,顛覆了享有原有傳統市場的企業。看任何一部古今中外的企業史,里面不僅有少數企業創新成功的榮耀,還有更多企業因為創新失敗而收獲的失落。沒有企業的顛覆性創新,人類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跨越式發展,現代社會尤其這樣。
馬斯克自創業以來,做的都是大開大合的顛覆性創新,一是立足于根部的創新即產品的創新來進行,二是圍繞著開拓藍海的新產業領域來進行。以特斯拉為例,上半場要顛覆的,首先是汽車的傳統動力源頭,要完全拋棄一直帶來污染的燃油動力,將之徹底改變為相對清潔的電動動力,至今已經取得近乎完勝的成功;下半場的目標,則是告別百多年來的人工駕駛,開辟機器化智能化的全自動駕駛,支撐技術就是AI,是自動化,是人腦與機器或機器人的聯動,當下,這場比賽正處在如火如荼的現在進行時。再以馬斯克孜孜不倦追求的太空移民來看,這是他至今為止訂立的最高遠目標,瞄準的是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比如火星,讓人類文明從地球文明跨越式地進入跨行星的文明,實現跨星際移民。顯然,這種跨星際移民,是超時代的顛覆性創新,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歷史中,可以與這項追求媲美的,唯有哥倫布發現并登陸新大陸。
行星如火星不是馬斯克的新發現,馬斯克想做的是要登陸火星,進而登陸其它行星,目標是讓人類極少的部分人先移民火星,在太陽系里的地球之外,真正地開拓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空間。這個目標是具體的、可行的,可以通過現代系統工程來實施的,不是神話。在我們不少人的有生之年,也就是在未來的十年內或數十年內,就很可能實現。這種實現,在人類已有企業的一切已有顛覆式創新中,顯然是最偉大的成果之一,有了這些顛覆性的創新,人類才能夠實現進一步的跨越式發展。拿人類文明進步和科技創新的尺度來看,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有時候簡直就比人與猴子的差別更大。比如,在大洋的彼岸,我現在看著“首席笨蛋”馬斯克,感覺我就是個猴子,是一個還有一點思考力也會爬格子的猴子罷了。仰仗著歷代企業家們和以馬斯克為代表的現代企業家們給我帶來的科技紅利、資本紅利乃至思考與思想的紅利,肯定增強了的不僅是我的幸福感。
(作者為證券資深研究人士)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