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應用的風潮,吹到了房地產。
4月29日,在各方及大股東強有力的支持下,萬科積極實施“一攬子”方案,推進改革化險與融合發展,實現營收近380億元,銷售近350億元,回款率超100%,完成超1萬套房屋高質量交付,一季度公開債全部如期兌付,并完成大宗交易38億元,盤活回款超40億元。
前三月,萬科綜合住區產品獲認可,理想花地項目成為廣州主城區銷售套數、銷售金額雙項第一,上海、杭州、天津等多地項目去化率超80%。租購并舉時代,萬科長租業務保持規模、效率、納保量行業第一,Pre-REIT基金獲中信等知名機構投資。同時,泊寓還與深鐵置業達成戰略合作,探索融合發展。經營服務業務方面,萬科物業新拓存量項目年化收入增長超50%,在業內率先推出彈性定價體系服務模式;商業業務客流、銷售穩步增長,目前已為GIC、黑石等知名機構業主提供輕資產運營服務,存量改造的深圳iN城市廣場于季報發布同日開業,實現97%出租率;物流業務出租率行業領先,冷鏈營收雙位數增長。
深耕業務的同時,萬科還大力開展自主創新,積極運用科技升級產品服務。
自主創新十年路,多項技術入選國家“華夏獎”。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萬科首創的圖紙大模型及相關AI技術,相繼中標多家知名企業項目,并助力了深圳城市建設檔案館的海量圖紙檢查工作,大大提升了檔案審查效率。
獲市場認可的背后,是萬科長期堅持自主研發、創新。經過近十年投入,萬科目前已獲近300件國家發明專利,部分關鍵技術入選國際最頂級AI學術會議,獲得建筑科技領域國家最高獎項“華夏獎”。其中,萬科基于自主研發的圖紙智能識別、智能建模和視覺空間定位等創新技術,構建了行業首個圖紙大模型AI,實現了“設計-施工-運營”全流程數據貫通,并在此基礎上自研多款產品。
在項目管理方面,萬科“圖云”產品實現圖紙查找效率提升6倍以上,圖紙核對效率提升15倍以上,有效減少了圖紙問題,進而提升工程質量,已服務近百家房企、設計院,并已與深圳市住建局全面開展試點合作。在建造施工方面,萬科“翼覽云”產品通過無人機巡航、360全景相機等技術,智能采集工程現場數據,并通過AI算法分析,實現工程關鍵節點的進度識別與自動反饋,改變了過往依賴人工耗時耗力、容易錯漏的局面。在資產運營方面,萬科自主研發的“斗拱”建筑信息模型軟件(BIM),在國產替代層面解決了國內長期以來受制于海外軟件的低效、本土化不良、卡脖子風險等問題,僅需1天即可完成項目三維建模,將大量專業數據進行可視化呈現,相較人工提效20倍以上。
打造智慧社區,設備在線率近100%。
科技創新的終點,是為客戶提供更有品質、更有溫度的產品和服務。
今年3月,南寧萬科一小區內發生火情,事發時僅3名兒童在家,萬科物業依托智慧安防體系,在2分鐘內發現險情并快速排除,守護了業主家庭安全,獲得客戶高度贊譽。在天津,一個房齡超20年的老小區,老年客戶較多,萬科物業入駐后,通過自主研發的“黑貓”應用讓小區實現刷臉進出,方便老人提物品或帶孩子時快速通行。
事實上,萬科在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打造智慧社區。一方面,以自主研發的“靈石”系統為決策中樞,通過各類傳感器收集數據,對社區內各項設備狀態實現動態監測和分析,實現99.7%的設備在線率與15分鐘級故障響應。另一方面,通過自研的“飛鴿”平臺,實現工單智能生成與最優路徑規劃,精準服務超3萬名一線作業人員,構建起行業最大規模的工單實時響應網絡。
不僅是物業服務,萬科還借助科技應用,提升長租公寓客戶的租房體驗。萬科泊寓研發的管理系統“小泊RMP”,已覆蓋簽約、入住、換房、設施報修、退房等全流程,實現全程“無紙化”交互,為租戶提供了極簡的租賃體驗。同時,萬科推出智能客服機器人,將高度重復、高頻出現的事項由AI自動處理,大幅提升了長租公寓客戶的辦事效率。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各行各業對科技的需求都會越來越高,但科技研發是馬拉松,堅持投入才能有所收獲。萬科經過多年積累,已建立技術優勢,有望助力其在行業變革期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