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對全球多地加征所謂“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和澳門地區加征同樣的關稅,擾亂全球貿易秩序,為市場帶來多重挑戰。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出席在浙江寧波舉行的投資香港大會專場暨甬港經濟合作論壇時表示,最近美國濫施霸凌關稅,單邊主義抬頭,為環球經濟帶來破壞和衰退風險。中國龐大的市場為環球投資者帶來肯定性,國家經濟長期向好的大勢勢不可擋,經貿新秩序正重新形成,國際資本及大型金融機構會更加重視香港,通過香港的開放平臺開拓內地市場,避開美國風險,香港將部署為內地企業提供供應鏈的服務,帶領他們開拓新興市場,突破美國封鎖。
作為中國與世界的“超級聯系人”,中國香港曾多次表態,強烈抵制美國濫施關稅,全力支持國家應對關稅挑戰。4月8日,李家超宣布,香港將從七大方面加大力量,應對美國濫施關稅。其中一個舉措是,加快香港產業升級轉型,推進建構高增值供應鏈服務中心、數字貿易、推動總部經濟等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在4月11日特區立法會上回應議員提問時也透露,自去年香港特區《財政預算案》宣布構建香港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香港投資推廣署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已經建立了高增值供應鏈服務機制,聯手吸引內地企業到香港建立管理離岸貿易和供應鏈的國際或區域總部。
在當前關稅戰中,香港的應對之道是堅持自由港地位,進一步發揮自身“內聯外通”優勢,做好“超級聯系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一方面擴展與其他國家的經貿接觸,另一方面吸引更多中國內地企業落戶香港,并聯合內地企業“拼船出海”,在全球南方布局產業鏈和供應鏈。據悉,李家超計劃在今年5月訪問中東,并將與內地企業一同“走出去”,開拓和發展在中東和東盟的更多新市場機遇。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毛振華指出,香港在服務內地企業“出海”中應著重轉換服務內容。過去香港服務內地企業“出海”主要聚焦在融資上,香港一直是內地企業最大的離岸股本、債券融資中心。而在“產業出海”為主的新階段,除融資困難外,內地企業在“走出去”中,還將面對合規風險、跨文化溝通、全球化人才體系建設等共性痛點,這些都將給香港帶來巨大的專業服務需求空間。除具有傳統優勢的金融市場外,香港應用好豐富離岸貿易和供應鏈管理的優質人才和網絡,包括生產鏈管理、出口信用風險管理、營銷、檢測認證、會計等專業服務,全方位服務內地企業產能、資金、企業家“出海”,幫助企業有效解決“出海”痛點。
校對: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