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胡飛軍
券商從業者跨界轉型再增一例。
近日,華恒生物公告,聘任鄧先河為董秘。據了解,鄧先河加入華恒生物之前曾任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化工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受市場環境變化以及行業政策調整的雙重影響,證券行業人員的轉型趨勢愈發顯著。不少從業者將目光投向新的職業賽道,其中選擇擔任上市公司高管,或是加入考公務員隊伍的情況明顯增多。
分析師出任上市公司董秘
近日,華恒生物披露,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變更公司董事會秘書的議案》,聘任鄧先河擔任公司董事會秘書。公告披露的履歷顯示,鄧先河出生于1989年,已取得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董事會秘書任職培訓證明。曾任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高級副總裁、化工組負責人,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化工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以及華恒生物證券投資部總監。
值得一提的是,鄧先河在廣發證券任職期間,對華恒生物的研究與推薦研報多達十余份。
在鄧先河之前,去年10月安恒信息公告稱,經該公司董事長范淵提名,公司同意聘任李沐華為副總經理兼董秘。履歷顯示,李沐華曾是一位頭部券商分析師,其于2017年7月入職國泰君安,擔任計算機行業分析師,2019年7月至2024年9月期間任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
賣方研究競爭加劇
鄧先河可謂是券商分析師轉型的一個典型案例。近年來,公募降費改革之下,賣方研究業務也面臨挑戰,進一步加快券商分析師跨界轉型。
今年4月初,2024年券商基金分倉傭金數據出爐。證券時報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2024年券商攬入分倉傭金逾107億元,較2023年的168億元,降幅超三成,相對2021年的220億元已然“腰斬”。
“當研究成為基金公司公募產品傭金分配的唯一出口,便會更加聚焦真正的研究價值。”一位券商研究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公募基金管理人基于自身需求,會選擇研究能力強的券商,這意味著券商研究業務競爭會愈發激烈,分析師之間的競爭也會更趨白熱化。
除了上述案例,A股市場中還有我愛我家、至純科技、海目星等多家公司的董秘曾擔任券商分析師。
證券時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日前,已披露2024年年報的26家上市券商中,有19家員工人數下滑,占比超七成。
投行人士“捷足先登”
在近年來首發(IPO)、再融資市場遇冷的背景下,由于券商投行人士天然更靠近上市公司,相較于分析師,他們謀求轉型擔任上市公司高管的現象更為普遍。
4月17日,潤貝航科公告稱,聘任于松松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履歷顯示,于松松此前曾是國信證券投資銀行事業部業務部門業務董事。
同日,仙樂健康公告稱,聘任劉若陽為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劉若陽過去同樣在券商投行工作,歷任國泰君安投資銀行部高級經理,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執行總經理,摩根大通投資銀行部執行董事、中國區基礎設施與交通物流行業負責人。
根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半年來,至少有18名投行人士奔赴上市公司擔任高管。這些投行人士大多為“80后”,來自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西部證券、民生證券、招商證券、平安證券、中信建投、浙商證券、國信證券等券商。記者注意到,部分人士此前在券商供職時就與“新東家”有過合作關系,比如前述的于松松是潤貝航科IPO時的簽字保薦代表人。
此外,還有部分券商人士選擇公務員賽道。近期,多地政府部門陸續公示公務員擬錄用人員名單,其中不乏券商從業人員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