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晚間,晶澳科技(002459)披露2024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1.2億元,同比下降14.02%,凈利潤虧損46.56億元,同比大幅轉虧,2023年公司凈利潤為70.39億元。
晶澳科技表示,2023年以來,產業鏈各環節新增產能開始逐步釋放,受供需失衡的影響,產業鏈價格大幅下跌,多環節價格跌破成本線,導致全產業鏈虧損,企業關停產線、項目延期或取消不斷發生,行業進入供給側改革階段。
“因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大幅下降,以及國際貿易環境日趨嚴峻,導致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持續下降。”晶澳科技表示,公司對出現減值跡象的長期資產進行減值測試,經過審慎評估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業績影響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晶澳科技電池組件出貨量79.447GW(含自用1.544GW),其中組件海外出貨量占比約49%。然而,晶澳科技原本制定的2024年度組件出貨量目標為85—95GW,這就意味著晶澳科技并未如愿完成2024年度出貨目標。
另外,晶澳科技原計劃2024年末各環節產能均超過100GW,但從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截至2024年末,公司組件產能達100GW,硅片與電池產能分別只有組件產能的80%以上和70%以上。
記者注意到,自2019年完成重組以來,晶澳科技歷年年度報告均披露了下一年的經營目標,包括產能規劃和出貨量目標等。不過,在2024年年報中,晶澳科技罕見未披露2025年的經營目標。
行業形勢變化的影響直接體現在晶澳科技的毛利率上,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晶澳科技光伏組件業務毛利率僅為4.82%。分地區來看,境內市場業務毛利率為-7.98%,歐洲地區業務毛利率為-3.51%;美洲、亞洲及大洋洲業務雖然維持了正的毛利率,但同比均有所下滑。
年報還顯示,受光伏行業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影響,晶澳科技此前募投項目中的“年產5GW高效電池10GW高效組件及配套項目”、“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20GW單晶硅片項目”、“包頭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項目”、“年產10GW高效電池和5GW高效組件項目”和“年產10GW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片項目”效益未及預期。
談及未來可能面對的風險,晶澳科技表示,光伏行業的發展速度與質量受全球光伏產業政策影響較大。國內市場方面,盡管光伏行業已進入無補貼時代,但國家若出臺新的有關并網消納、儲能配置、市場競價等方面的產業政策,勢必對國內光伏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光伏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經營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國際市場方面,各主要市場國家和地區均推動制造產業鏈回流,光伏制造區域化趨勢顯現,各國光伏產業政策的動態調整及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的更新將對光伏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經營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
至于行業供需,晶澳科技指出,近年來大量新建產能集中釋放,引發行業供需失衡。根據光伏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國內硅片、電池和組件環節落地產能均超過1100GW,均遠超全球新增裝機容量,光伏行業階段性過剩和結構性過剩趨勢明顯,各環節產品價格持續走低,甚至出現價格跌破成本的情況,光伏制造主產業鏈業務普遍面臨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