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21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正式開幕,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業參展。五菱工業今年第三次亮相上海車展,公司展示了在動力系統、底盤、車身等核心領域更成熟且多元化的解決方案。
五菱工業公司是由廣西汽車集團整合原有汽車零部件、發動機、專用車業務,與香港上市公司五菱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HK.00305)共同設立的大型中外合資企業。公司業務涵蓋整車、零部件及動力系統的研發與制造,具有完善的從設計到工程實現的管控能力。
4月23日是本屆上海車展首個媒體日。證券時報記者在五菱工業展臺看到,現場人流如織,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奇瑞商用車、長城精工等多家主機廠客戶來到展臺了解參觀。
近年來,五菱工業積極推動轉型。公司已成功從專業微車零部件轉型到高價值乘用車零部件領域,同時積極推動從傳統能源向新能源領域的轉型。
本屆展會上,五菱工業展示了在動力系統、底盤模塊、車身等領域的諸多技術成果。以動力系統為例,據了解,五菱工業動力系統終端客戶數量已突破1000萬。公司旗下多年持續迭代的479發動機自2013年以來,終端客戶數量已超過100萬臺。
在底盤模塊方面,近年來,五菱工業圍繞驅動橋、懸架、制動三大領域,持續推進新能源轉型,聚焦皮卡、硬派SUV市場,開發皮卡、越野增長點,逐步從微型商用車向輕型商用車延伸。本屆展會,五菱工業攜多款底盤模塊核心產品與技術成果亮相,全面展示公司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領域的技術積累與戰略布局。
在車身方面,五菱工業持續深耕車身輕量化領域,致力于提升整車性能、降低能耗與制造成本,通過材料創新、工藝革新與結構優化,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更輕、更強、更安全的解決方案。
據五菱工業介紹,五菱工業非承載式車架整體減重達到12%以上,助力燃油車油耗降低8%—10%,新能源車續航里程增加5%—8%,材料利用率提升10%以上。此外,其車架強度、剛度及模態表現優秀,故障率降低15%以上,大幅度提升了車輛的全生命周期性。
五菱工業的新能源轉型也取得積極成效。以新能源車橋為例,據公司介紹,五菱工業新能源車橋產銷已突破150萬臺,是國內首家實現微型整體式車橋產銷破百萬的企業。
據了解,2022年,五菱工業新能源車橋業務占比超過20%,新能源動力業務占比約15%,公司正朝著新能源業務占比超過50%的目標推進。
目前五菱工業已建成柳州、青島、重慶、荊門、南寧5大國內制造基地,形成南北聯動的發展格局。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加速出海步伐,五菱工業也積極推動出海,加速全球化進程。目前公司已在印尼、印度建立海外零部件制造基地。
2024年,五菱工業自主研發的新能源乘用車后驅動橋總成產品成功銷往越南,實現了零部件與海外整車企業的跨境合作。公司旗下五菱柳機已與多家國際車企達成合作,產品成功出口巴西、肯尼亞、伊朗等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