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AI算力基礎設施爆發式增長驅動下,華工科技(000988)交出亮眼成績單: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17.09億元,同比增長13.57%;歸母凈利潤12.21億元,同比增幅達21.17%。
如何應對未來不確定性加劇的國際經濟環境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在4月16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直言,機遇大于挑戰。未來公司的主基調是“壓強投入,積極發展”,一方面現有核心業務要繼續開發新產品、新市場、新領域,拓展成長空間,另一方面積極布局新的領域、賽道,比如聯合同濟、協和醫院探索醫工結合產品及服務。
此次業績說明會上,對于證券時報記者“公司如何應對關稅沖擊波”的提問,馬新強表示,得益于前瞻性的全球化布局和持續深入的供應鏈體系打造,“對等關稅”對公司來說機遇大于挑戰。
一方面,基于在澳大利亞、美國、越南、韓國、匈牙利等國布局的子公司、產業基地,公司可通過位于關稅洼地國的海外子公司產能擴張,有效弱化美國對華關稅對公司的業績影響;另一方面,公司部分產品差異化競爭優勢凸顯。馬新強介紹:“以400G單模產品為例,如果用EML路線,采用云嶺光電提供的EML芯片,我們比競爭對手便宜25—30美元;如果用硅光方案,搭載我們自研的硅光芯片,我們比競爭對手便宜27.5美元?!?/p>
馬新強強調,從技術封鎖與關稅施壓倒逼國內企業轉向本土供應鏈來看,硬科技國產替代紅利勢不可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基礎裝備、基礎部件消費國,正孕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裝備制造及核心部件公司,華工科技作為國產化行業龍頭已經享受到了國產替代的紅利。
年報顯示,華工科技連續五年銷售收入復合增長率15%,凈利潤增長18%,研發投入增長25%,海外銷售收入增長32%。2024年新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旗下3家企業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項產品入選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
談及未來發展,馬新強認為,未來10年隨著AI算力的需求持續提升,公司三大核心業務都將受益于這一萬億美元級市場機遇。
2024年,華工科技感知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0.95億元,其中傳感器業務收入36.68億元,激光全息防偽業務收入4.27億元。新能源汽車PTC熱管理系統業務持續增長,覆蓋大多數國產及合資品牌,并在海外市場獲得多個高端汽車品牌項目訂單。馬新強表示,未來幾年感知業務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現在正通過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領域。
在光模塊領域,2024年華工科技以高端光模塊為核心的聯接業務實現營收39.75億元,同比增長23.75%。馬新強認為,400G、800G光模塊持續上量,1.6T光模塊也將在2025年商用,同時出現有源銅纜ACC和AEC等增量應用,以及CPO技術持續迭代。特別是數據中心內部存在大量短距離互聯的需求,銅纜高速連接作為數據傳輸的關鍵連接部件,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此外,2024年華工科技智能制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4.92億元,同比增長9.45%。公司在新能源汽車、船舶等重點行業的訂單占比達到87%,其中新能源汽車行業訂單同比增長33%,船舶行業訂單同比增長134%。
馬新強分析,智能制造業務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未來總體思路是深耕國內市場,資源傾斜拓展海外市場,抓住船舶、新能源、半導體、工業轉型升級的結構性增長機會,沿著“裝備智能化、產線自動化、工廠數智化”的差異化競爭策略,結合AI技術的發展,持續發展軟硬一體化的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