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A股市場觸及面值退市規定的案例再次明顯增多,市場優勝劣汰效應進一步顯現。
上述現象出現的背景之一是,近期A股市場逐漸進入2024年度年報密集披露期,一些績差或問題公司將受到最新一期年報的考驗和投資者的深刻檢視,相關公司更容易被市場“用腳投票”。
有專家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面值退市已成為A股市場化退市的主要通道。他認為,面值退市具有“自動觸發、快速執行”特點,從觸及條件到退市的時間較財務類退市縮短一半以上,提高了市場出清效率,公司退市釋放的存量資金可重新配置到新興產業領域,推動市場新陳代謝。
A股面值退市案例近期又增多
近日,A股市場股票因收盤價連續低于1元面值,觸及面值退市規定的公司案例再次明顯增多。
據記者統計,最近一段時間里,*ST旭藍、*ST嘉寓、*ST東方、*ST富潤等公司因收盤價連續多日低于1元,已觸及面值退市條件,相關公司已收到交易所的擬終止股票上市事先告知書。而在上述案例之前,A股市場年內尚未出現因面值退市而摘牌的案例。上一波面值退市案例密集出現的情形還要追溯到2024年第三季度。
比如*ST東方近日表示,公司于2025年4月14日收到上交所下發的《關于擬終止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書》,截至2025年4月14日,公司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已經觸及終止上市條件,擬對公司股票作出終止上市的決定。*ST東方最新股價僅為0.36元,成為目前A股市場股價最低的股票之一。
*ST富潤則既觸及面值退市規定,又觸及市值退市規定。*ST富潤于2025年4月10日收到上交所下發的《關于擬終止浙江富潤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書》,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已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于5億元,已經觸及終止上市條件,公司最新股價僅為0.42元。
除此之外,*ST吉藥、*ST鵬博近日股價開始跌破1元,如果后續股價繼續低于1元,也存在一定的面值退市風險。
上述現象背后原因幾何?
上述現象出現的背景之一是,近期A股市場逐漸進入2024年度年報密集期,一些績差或問題公司將受到最新一期年報的考驗和投資者深刻檢視,在此背景下,相關公司更容易被市場“用腳投票”。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副所長、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余洋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這一現象反映了中國資本市場在注冊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市場化、法治化退市機制正逐步發揮作用,也是市場“優勝劣汰”功能的有力體現。
他指出,首先,以上公司收盤股價連續多日低于1元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經營質量惡化,普遍存在業績持續虧損、債務風險高企、治理混亂等問題。例如,*ST東方因連續多年虛增收入被立案調查,這些問題暴露后市場“用腳投票”加速股價下跌。第二,制度環境變化帶來市場特征變化。發行注冊制促使“殼資源”價值大幅縮水,疊加退市新規對財務類、規范類指標的嚴格監管,市場資金加速從劣質公司撤離。第三,投資者教育提升市場理性水平。經過長期不懈的投資者教育工作,我國散戶投資者風險意識增強,盲目炒作“低價股”的行為減少,加速了問題公司股價回歸基本面。最后,經濟波動加快部分企業出清。房地產、部分傳統制造業等行業受經濟轉型沖擊,行業內尾部企業抗風險能力弱,股價持續承壓。
面值退市已成市場化退市主要通道
近年來,隨著面值退市規定“發威”,以往A股市場長期存在的退市數量少、退市效率低的狀態有了明顯改變,疊加去年開始出現首家市值退市公司,各方普遍對更加市場化的退市機制的作用和影響予以肯定。
余洋在受訪時認為,從實踐效果看,面值退市已成為A股市場化退市的主要通道,其作用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對低股價上市公司產生實際約束。面值退市完全交由市場決定,迫使公司必須通過改善經營、優化治理提升公司質量,難以通過短期行為在長期維持上市身份。此外,“1元退市”沒有暫停上市緩沖期,顯著提高了“保殼”難度,難以通過發布增持、重組利好等短期行為在長期維持上市身份。二是有利于優化資本市場生態。面值退市具有“自動觸發、快速執行”特點,從觸及條件到退市的時間較財務類退市縮短一半以上,提高了市場出清效率,公司退市釋放的存量資金可重新配置到新興產業領域,推動市場新陳代謝。
他還認為,還有一些配套機制需要持續完善。一是目前針對上市公司退市,中小投資者索賠仍面臨舉證難、周期長等問題,需完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對本地上市公司“保殼”的行政干預仍需規范,避免扭曲市場選擇。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