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布金融數據,超預期的新增信貸社融規模顯示出企業、居民等資金需求端出現更多積極變化,經濟向新向好的態勢更加明顯。
4月13日,央行發布的最新金融和社會融資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其中,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64萬億元。初步統計,一季度社會融資增量累計為15.18萬億元,其中,3月社融規模增量為5.89萬億元,同比多增1.06萬億元。
一季度,社融增量規模處于較高水平,特別是3月新增信貸社融水平超市場預期。業內專家分析,在金融體系繼續加大貨幣信貸投放力度的同時,企業、居民等資金需求端出現了更多積極變化,共同推動3月貸款增速回升。
綜合來看,2025年一季度信貸社融數據主要有以下幾個突出亮點:
一是社融增量保持較高水平,超出市場預期,3月除貸款外,政府債券增長較快,也帶動了社融增速繼續提升。
二是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有效需求持續修復,特別是3月住戶部門新增人民幣貸款表現不俗,以房貸為主的居民中長期貸款當月新增超5000億元,處于2024年初以來較高水平,主要與重點城市房地產市場迎來“小陽春”有關;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回暖也是3月貸款的重要支撐因素。
三是3月末,反映社會資金活化程度的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1.6%,比上月末高1.5個百分點,這與企業經營活力回升等因素有關。
社融規模增量處歷史高位 積極財政發揮關鍵作用
3月份,社融規模增量為5.89萬億元,處于歷史同期高位水平。
貸款和政府債券是支撐社會融資規模的主要因素。3月份,政府債券繼續加快發行,當月新增近1.5萬億元,同比多增近1萬億元,支持當月社融規模增速繼續提升。數據顯示,當月社融增量同比多增1.06萬億元。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一季度國債凈發行規模超1.4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超2.8萬億元。其中,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置換債券發行規模約1.34萬億元。業內專家指出,社會融資規模指標不會受到專項債券置換貸款因素的影響,可以更準確衡量當前金融支持力度。目前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已在8%以上,呈穩步走高態勢。
往后看,地方政府債券與國債仍有較大待發行額度,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與5000億元特別國債尚未“開閘”。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考慮到二季度需要一定規模的財政擴張以對沖外部壓力,不排除政府債券供給規模超預期的可能性。
專家表示,近期信貸需求回升主要與宏觀政策靠前發力、預期趨穩有關。宏觀政策協同效應明顯增大,除了貨幣政策明確適度寬松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尤其是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靠前發力,政府債券發行和財政支出節奏明顯加快,多地重大項目也在加速落地,這些最終都體現為實實在在的實體經濟需求,帶動信貸加快增長。按目前財政支出數據測算,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為15.2%,高于過去三年同期平均水平。
企業、居民有效信貸需求回暖
3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3.64萬億元,其中當月住戶貸款與企業貸款較上月顯著回升,呈現總量向好、結構改善態勢。
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回暖是3月貸款的重要支撐因素。不論是3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兩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上,還是今年以來重大項目建設加速落地,都將反映到信貸市場,體現為有效融資需求的回暖。據某全國性銀行反映,該行西部地區重點項目開工建設進度明顯加快,貸款需求相應走高,年初以來累計向當地重點項目發放的貸款同比增長67%。
3月份,新增住戶貸款較上月增長超9000億元。當月住戶中長期貸款保持較快增長,主要與重點城市房地產市場迎來“小陽春”有關。據某國有大行東部地區分行反映,3月該行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量較上年同期大約翻倍,提前還款的情況也有較大緩解。
從信貸利率看,3月企業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3.3%,比上年同期低約45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3.1%,比上年同期低約60個基點。
全球不確定性對貨幣政策影響加深宏觀政策有充足空間
近期,美國政府宣布征收“對等關稅”,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蕩。業內專家表示,當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變化,不確定性影響加大。我國宏觀政策還有空間和余力,將根據形勢需要和外部影響動態調整,加強逆周期調節。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決策帶來更多挑戰。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認為,經濟面臨高度不確定性,需要暫停降息。歐央行認為,貿易戰將對經濟產生“不可忽視”的直接沖擊。日本央行則表示,將采取謹慎觀望的態度,等待美國關稅政策走向更加明朗。
業內專家對此表示,當前貨幣與通脹、增長、就業之間的關系比以往更加復雜,主要經濟體央行政策調整更多體現為數據依賴,宏觀調控政策很難再像過去線性外推政策走向。關稅爭端導致的金融市場劇烈波動與國際局勢、各國經濟政策調整復雜互動,給各國貨幣政策制定帶來更大挑戰。
今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M2、人民幣貸款增速持續高于名義GDP增速,信貸結構不斷優化,反映出當前有效信貸需求持續回暖。分析認為,這是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根本動力,也是信貸增長保持韌性的根源,有效推動了近幾個月貨幣信貸數據的回升。
4月是傳統的信貸“小月”,疊加當前外部沖擊加劇的影響,業內人士預計部分企業的有效信貸需求可能回落,不過,目前我國宏觀政策還有充足空間,能夠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變化,保持國內經濟合理增長。
校對:彭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