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基金代銷江湖新戰局:螞蟻、招行、天天,巨頭現分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特約記者龐華瑋2025-03-19 10:07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布了2024年下半年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百強名單。

      2024年,基金業經歷了主動權益基金被贖回、指數基金大爆發、債券基金“一騎絕塵”等市場震蕩之后,在基金代銷領域里,銀行、券商與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三足鼎立”的格局正悄然演變。

      數據顯示,螞蟻基金、招商銀行的基金代售保有規模繼續遙遙領先,不過它們點開了不同的“技能點”。

      螞蟻基金去年下半年非貨保有量增長1017億元,居全市場首位,貢獻一半來自于債券基金,一半來自于股票指數基金。

      同期,招商銀行非貨保有規模增長884億元,位居次席,貢獻主要來自于債券基金,環比暴漲37%,而權益基金卻由于主動權益基金出現較大規模贖回環比大降12%,但被動的股票指數基金環比增幅達到39%,表現非常亮眼。

      事實上,基金銷售巨頭們在主動權益基金、股票指數基金和債基等代銷上表現有所分化,背后反映客戶畫像、營銷策略打法上的差異。

      基金代銷巨頭打法分化

      2024年下半年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百強名單于近日出爐,默認按“權益基金規?!迸判?,其入圍門檻30億元。

      從權益基金(權益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FOF、混合型FOF,但不包括同業存單基金、QDII基金)保有規模排名來看,與2024年上半年相比,2024年下半年的前十強機構名次不變,依次是螞蟻基金(7388億元)、招商銀行(4105億元)、天天基金(3493億元)、工商銀行(3310億元)、建設銀行(2504億元)、中國銀行(1837億元)、交通銀行(1537億元)、中信證券(1357億元)、農業銀行(1300億元)、華泰證券(1202億元)。

      2024年下半年權益基金保有量TOP10機構的表現則漲跌互現,其中6強上漲,螞蟻基金規模環比增6.76%,天天基金增1.75%,工商銀行增1.50%,建設銀行增1.71%,中國銀行增0.38%,華泰證券增幅最大,達11.19%。

      另有4強規模環比下跌,招商基金跌12.21%,交通銀行跌1.28%,中信證券跌1.38%,農業銀行跌1.74%。

      而從非貨基金保有規模來看,截至去年末,前十名依次為螞蟻基金(14529億元)、招商銀行(9504億元)、天天基金(5754億元)、興業銀行(4689億元)、工商銀行(4687億元)、中國銀行(4024億元)、建設銀行(3459億元)、騰安基金(2976億元)、平安銀行(2707億元)、中信證券(1529億元)。

      非貨基金保有規模的名單變化不大,僅由中信證券取代基煜基金,位列第10。

      其中,螞蟻基金保有規模半年內環比增長7.5%,招商基金規模更是增長10.3%,騰安基金與中信證券也有超過兩位數的增長,前十名非貨基金代銷渠道均迎來環比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權益基金保有規模還是非貨基金保有規模,螞蟻基金、招商銀行、天天基金均居于前三。

      其中,權益基金口徑,作為公募基金代銷“三巨頭”,螞蟻基金、招商銀行、天天基金在2024下半年保有量分別為7388億元、4105億元、3493億元。從這一數據來看,螞蟻基金是第二名招商銀行的1.8倍,是第三名天天基金規模的2.1倍。從環比變化來看,三者分別為7%、-12%、2%。

      而按照股票指數基金口徑,三者2024下半年保有量分別為3201億元、582億元、925億元,螞蟻基金更是遙遙領先,是招商銀行的5.5倍,天天基金的3.5倍。從環比變化來看,三者分別增長21%、39%、15%。

      總體來看,螞蟻基金受益于指數基金占比高,權益保有規模增速繼續一騎絕塵;而招商銀行盡管受益于股票指數類基金保有量環比大增39%,但是占比較低,又同時受累于主動權益類保有量下降17%,導致整體權益基金代銷量下降。不過,螞蟻基金、天天基金的主動權益類保有量環比也各下降2%,應該也在去年下半年出現了凈贖回。

      非貨口徑,“三巨頭”分別為14529億元、9504億元、5754億元。這一數據上,螞蟻基金是第二名招商銀行的1.5倍,是第三名天天基金的2.5倍。三者環比變化分別為8%、10%、4%,招商銀行的債基規模環比大漲37%,遠高于螞蟻基金和天天基金的8%。

      總體來看,“三巨頭”在主動權益、股票指數和債基的代銷表現不同。業內認為,這背后反映三者在客戶畫像、營銷策略打法的差異。比如螞蟻基金、天天基金的股票指數基金代銷能力較強,招商銀行的債券基金代銷能力更強。

      三足鼎立

      銀行、券商和三方是公募銷售主力,目前呈三足鼎立格局。

      分代銷渠道來看,2024年末,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百強機構包括銀行23家、券商56家、三方19家、保險2家。

      從非貨保有規???,銀行渠道仍是老大。銀行渠道的非貨基金保有規模為42159億元,緊隨其后是三方獨銷平臺為32412億元,第三的券商則是19055億元。

      不過,銀行渠道的非貨市場份額近幾年一直被蠶食,從2021年一季度末的57.9%降至2023年一季度末的47.2%,再到2024年末的44.2%。而券商和三方則瓜分了銀行渠道原有的份額。

      從2024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數據來看,來自開源證券的統計顯示,在前100家代銷機構中,從非貨口徑來看,銀行、三方、券商份額分別為44.2%、34.2%、20.0%,環比百分點變化為-1.4、-0.6、1.8。

      進一步看債基口徑,銀行、三方、券商份額分別為46.6%、39.9%、12.4%,環比百分點變化為0.01、-2.17、1.99,券商的債基份額有所提升。

      而2024年末,在權益基金上,銀行、三方、券商的保有規模分別為2.03萬億元、1.40萬億元、1.32萬億元。份額分別為41.9%、28.8%、27.3%,環比上半年末百分點變化分別為-2.9、0.3、2.4。受益于ETF增長,券商陣營份額有較明顯提升。

      總體來看,券商在權益基金與債基的份額均有所提升,銀行的權益基金份額減少而債基份額持平,三方的權益基金份額微增而債基份額減少。

      不過,股票指數基金口徑,券商的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9827億元,遠超銀行的1923億元、三方的5112億元。2024年下半年,銀行、三方、券商、保險的保有量環比均出現大幅增長,漲幅分別為44%、17%、27%、16%,占市場份額分別為11.3%、30.0%、57.7%、1.0%,環比百分點變化分別為1.4、-2.0、0.6、-0.1。業內分析是銀行渠道發力代銷ETF聯接基金驅動份額提升,而因為場內ETF僅可通過券商購買,使得券商享受了ETF高景氣度帶來的股票指數基金份額上升。

      指基和債基,誰是“金手指”?

      根據中基協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末,全市場公募基金保有量前100強的機構,權益基金保有規模達到4.85萬億元,環比2024年上半年末增加1232億元,規模增幅為2.6%;同期,非貨公募保有規模為9.54萬億元,環比增長6738億元,增幅為7.6%。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股票型指數基金保有規模激增,去年末數據為1.7萬億元,半年規模激增3436億元,規模增幅25%。

      那么,機構“點金術”各靠什么技能?

      從全市場基金增長量來看,非貨基金保有量2024年下半年7.6%的快速增長主要來自債券類基金的貢獻。

      對此,國泰君安證券給出了分析理由:

      一方面,非貨基金剔除權益類基金后的基金(主要為債券類)保有4.68萬億元,環比增長13.32%,貢獻了非貨基金保有增量的82%,這是增長主因。

      另一方面,債券類基金保有提升主要來自銀行渠道。銀行渠道債券類基金保有規模環比提升13%至2.18萬億元,貢獻了前100名機構增長總量的47%,占比最高;同時,券商保有量環比提升35%至0.58萬億元,增量貢獻27%;第三方保有量環比提升7%至1.87萬億元,增量貢獻24%。

      此外,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權益基金規模的變化。從2024年下半年基金數據分析來看,一邊是主動權益基金被贖回,另一邊則是被動指數基金被大量買入。

      2024年下半年,百強機構權益基金保有4.85萬億元,環比增長2.61%,主動權益基金(注:權益基金剔除股票指數基金)保有3.15萬億元,環比下降6.57%。

      國泰君安證券的分析顯示,券商的權益類基金保有量增長最快,環比增長12%至1.32萬億元,其中,華泰證券、廣發證券、銀河證券、招商證券等均取得兩位數的環比增長。此外,銀行的權益基金保有量下滑4%至2.03萬億元,第三方的權益基金保有量增長3.5%至1.39萬億元。

      2024年下半年,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的最大變數是股票型指數基金。股票型指數基金保有規模出現快速提升,特別是券商渠道優勢明顯,而銀行渠道增速最快。

      2024年年末,百強機構股票型指數基金合計保有規模1.7萬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券商占大頭,達到58%,包括中信證券(1090億元,行業第二)、華泰證券(1087億元,行業第三)等,這主要得益于券商在ETF基金銷售上的優勢。第三方占比30%,如螞蟻基金,其股票型指數基金保有規模為3201億元,位居第一;銀行占比11%,但增速最快,達到44%。

      一個明顯的案例是招商銀行。粗略計算,2024年下半年,該渠道債券型基金保有規模環比增長約37%,而主動權益基金保有規模環比下降17%。此外,同期,招商基金的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環比大增39%。這意味著,招商基金去年下半年債基和股票指數基金雙雙大幅增長近四成,但主動權益基金在下半年股市大漲的情況下,遭遇較大贖回,規??s水近兩成。

      有公募機構預計,未來會有更多機構發力指數基金業務,而具備投顧專業化能力、能夠根據客戶需求匹配各類指數基金產品的機構未來更有機會。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狠狠狠97色88|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乳精品爆|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韩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 精品av天堂毛片久久久|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VA久久久久久久冰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8| 国内精品免费久久影院|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AV|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嫩草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精品一|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二区| 99re热久久资源最新获取|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AV| 久久最新免费视频| 国产精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18|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小说| 久久精品2020|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九九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久久精品女人的天堂AV|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高清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久久露脸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 日本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