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手了。
據最新消息,上海市交通委員會近日印發《上海市低空飛行服務管理能力建設實施方案》,其中提出,在優化提升階段(2027年年底前),將全面形成上海市低空公共航路網絡架構,累計劃設低空飛行航線不少于400條,低空飛行起降點、通信、導航、監視等配套設施基本建成。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低空經濟正密集迎來一系列利好政策,包括上海、深圳、合肥等地都在積極行動,為低空經濟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機構認為,低空經濟正迎來產業政策端共振,展望未來,低空經濟萬億級市場漸行漸近,基建先行,制造與運營齊頭并進。
受此消息刺激,近期A股最熱板塊之一——低空經濟概念板塊逆勢活躍,截至收盤,四川九洲漲停,斬獲5連板;上工申貝一度漲停,最終收漲5.8%,晨曦航空、宗申動力、建新股份、中信海直等個股一度沖高。
上海最新發布
11月22日,據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微信公眾號“上海交通”消息,上海市交通委員會近日印發《上海市低空飛行服務管理能力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按照“示范先行、以點帶面、分步實施”的建設步驟,主要分三個階段:建設籌備階段(2024年年底前)、建設及試運行階段(2025年年底前)、優化提升階段(2027年年底前)。
在建設及試運行階段,開展低空公共航路劃設研究,累計劃設低空飛行航線不少于150條,初步構建本市低空公共主干航路網絡,建成并投運市級低空飛行服務中心,建成并上線運行低空飛行綜合監管服務平臺(一期),同步協同推進低空飛行起降點、以及通信、導航、監視等配套設施建設,初步形成低空飛行服務管理能力。
在優化提升階段,將全面形成上海市低空公共航路網絡架構,累計劃設低空飛行航線不少于400條,低空飛行起降點、以及通信、導航、監視等配套設施基本建成。
《方案》提出,加快建設上海市低空飛行綜合監管服務平臺,強化與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民航、地方政府等相關部門的系統對接,實現空域管理、飛行服務、態勢監視、輔助決策、信息服務、應急協同等功能。
《方案》要求,提升低空空域管理能力。推進空域基礎分類劃設工作。開展低空空域普查,建立低空空域環境要素目錄,建設上海市低空數字空域“一張圖”。結合場景應用需求和區域發展要求,探索構建重點區域低空數字孿生系統,編制低空目視飛行航圖,上海市統籌劃設一批低空飛行航線。研究低空公共航路劃設標準和運行規則,探索劃設上海市低空公共航路“一張網”。
《方案》還提出推動重點地區先行示范:
其中,金山區加快低空飛行協同服務管理模式機制創新,做優做強“‘海-岸-城’智慧物流”運輸場景;
楊浦區加快打造城市核心區復雜環境下的低空物流配送示范場景,探索構建區域內低空航路航線網絡;
青浦區重點推進載人飛行試驗、跨區域低空物流運輸等示范場景,探索構建跨區域、跨省域低空飛行服務管理協同機制;
臨港新片區加快低空飛行配套設施建設,開展低空融合飛行試點,探索低空融合飛行相關規則、技術、標準。
《方案》支持的低空經濟場景應用包括低空+物流運輸、低空+載人交通、低空+應急救援、低空+文化旅游、低空+智慧城市等。
超級賽道迎政策利好
當前低空經濟正密集迎來一系列利好政策。
11月18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無人機工作委員會主任孫衛國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將在六個城市開展eVTOL試點。六個試點城市初步確定為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重慶。試點文件對航線和區域都有相關規劃,將對600米以下空域授權部分地方政府。
另據深圳工信消息,11月5日,深圳市低空經濟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啟動會召開,指出深圳將新增建設5G-A基站超8000個,重點加強對600米以下低空網絡覆蓋,逐步形成以5G-A網絡為主、衛星網絡和民航專網為輔的空-天-地-海融合通信網絡體系,全方位支撐低空經濟創新應用場景落地。
11月13日,合肥市正式發布《城市空中交通低空基礎設施和場景應用規劃》,計劃在未來三年,圍繞“五圓五線”構建城市空中交通載人運輸網絡,建設超30個以上eVTOL起降點,形成對“一核四心”的城市主中心及若干城市副中心的覆蓋。
分析機構認為,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正迎來產業政策端共振,未來有望發展成國民經濟增長新引擎。
銀河證券指出,低空經濟產業鏈包括上游飛行基礎設施及保障服務端,中游的航空器制造端以及下游的運營應用端。展望未來,低空經濟萬億級市場漸行漸近,基建先行,制造與運營齊頭并進。
賽迪顧問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約33.8%,2026年有望達到10644.6億,3年復合增速達28.1%。據中國民航局預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達1.5萬億元,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10年復合增速8.84%。
據賽迪顧問數據,我國低空經濟產業分別在飛行器制造、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跨界融合生態三個層面具備萬億市場空間。第一層萬億空間為涵蓋小型固定翼飛機、無人機、evTOL等低空飛行器制造發展;第二層為以通用機場/直升機起降點/低空新型基礎設施等相關產業鏈;第三層為交通運輸模式發展及飛行體驗促進的消費變革等各類經濟活動間接拉動的經濟增長潛力。
國海證券表示,中期低空基建占比可提升空間廣闊;主要原因包括:1)低空基建是低空產業發展基礎,《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指明2027年及2030年我國通航產業發展目標,若2030年要建成成熟的通航及低空產業,2024—2030年則為低空基建發展的加速期;2)低空基建業務可充分借鑒已有的空管建設經驗,相對產業更偏前期的eVTOL以及相對成熟的無人機產業,低空基建有望是下一個5年內相對更具爆發力的賽道。
校對:陶謙